2018年,又看到一个难以接受的悲剧:2月,山西大同一位17岁少女热心助人被拐走奸杀。
很多人马上联想到了前年一位刚出来工作的19岁护士帮助孕妇被奸杀的案件。
两个案件都是极其残忍恶劣的。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,遇害者都是极其善良乐于助人的年轻女孩。
现在我有一个问题:你能发现两者的不同吗?
不同在于:前者可以预防避免,而后者几乎无法预测避免。
一个孕妇,摔倒。无伤害能力,以弱者形象出现。
一个少女,经过,年轻善良,乐于助人。
再高的智商,再好的安全意识,都无法想到这名柔弱的孕妇是要把他骗进家里供老公奸淫。孕妇及其老公之蠢之毒之变态,匪夷所思,令人发指。
善良的女孩打死都想不到,走进孕妇的家门,换来的是奸淫杀戮。
而且一旦成功被骗进家里,她又必死无疑。因为活着出来意味凶手必然暴露,因为受害者知道罪犯住址,被灭口的概率很大。
这样的犯罪动机,实在罕见,很少先例,很难预防。这就是黑天鹅事件,随机的不确定事件。
用通俗的话说,碰到就是倒八辈子的霉。
这样的事件,对整个系统而言,是没有任何影响的,是小概率事件,可以忽略。但对于个体而言,却是致命的,对亲人来说,是整个世界的坍塌。
这是最无可奈何的,碰到这样残忍而又愚蠢的罪犯。作为旁观者,除了叹息,还是叹息。
能救她的只能靠运气,那就是当时她有急事,选择其他办法帮助。那么受害的就会是另一个善良的女孩。在当时那样精心策划的情况下,越善良就越可能被害。
为什么好人没好报?为什么?没有为什么。这世界,总有些东西无法解释,找爱因斯坦也没用:不是所有的结果,都有原因,都可以找到原因。
而17岁的高中女生的悲剧,则完全可能避免。这更让人唏嘘不已。
一个成年男人。
一个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女学生。
力量不对等,强者向力量薄弱的女孩求助,相当可疑。
事发周围,没有其他人。风险增加。
帮助时还要进入封闭的空间——车里。我们男老师在办公室找女生谈话,都必须打开门,原因就是不能封闭空间。
如果那个女孩安全意识强点,稍微思考,犹豫一下,应该能判断其中的风险很大。就凭自己是女孩,未成年这个身份,都不该贸然施助。
可惜的是,女孩太善良,太单纯。安全意识也太淡薄。
她高估了世界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,认为这个世界很友好,很太平。低估了人性之恶,以为善良会被温柔以待。作为父母,老师,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社会黑暗阴暗甚至残忍的一面。
善意善良换来杀身之祸,让人无法接受。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复杂,复杂到到残酷无情,甚至无法解释。
永远不要对这个世界不设防,胸有城府是必要的。
善良的成本越来越大,我们不得不发问:
我们到底要不要善良?
我们还要不要帮助他人?
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助人?
善良的人,拿什么来拯救自己?
前两个问题,无论如何,答案都是肯定的:要。
生而为人,都选择不善良,这个世界会变成地狱。
善良没有错。错的不是善良的人,是那些罪恶之徒。而这个世界,永远不缺这样的人。
再美好的国家,也不能避免。因为人性复杂,情境复杂。
我们最要思考的就是:如何帮助他人?如何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行善助人?
一句话就是:我们如何聪明理性的行善?
我曾在《善良的成本》说过,帮助他人的时候,要问自己两个问题:
第一个:我有能力帮吗?
17岁少女,其实没能力帮,因为小车故障,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。
17岁护士,有能力帮孕妇。
第二个:值得我帮吗?
紧急情况比较值得帮,不是紧急情况,可以不帮。比如上次武汉研究生卡脖,非常紧急,如果在现场,可以联合周围的人合力帮助。
帮助陌生人,特别是有自主行动的陌生人,如果情况不紧急,不要贸然施助。
如果确实需要且能够,也要告诉亲人。
这次,我还要引入金融的风险评估概念。还应该再问一次:
我自己会有风险吗?
善有善报,好人一生平安,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和祝福,想想丛飞。
丛飞自己身患绝症英年早逝,妻子继续丈夫的慈善事业,却在高速公路驾车时被几个辍学的熊孩子的石块击中头部身亡。至今想起来,仍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。
行善,如今跟投资一样也有风险。我们就必须事先评估风险,把风险控制到最低。
评估风险,需要决策理论,概率学等知识。
如何评估?
首先评估自己,是否有足够的能力。
只要自己弱小、孤身一人,少帮竟或不帮,即使帮也不要亲自帮忙,可以请他人帮忙,如报警。
你是女孩,或者是未成年人,都应该评估为无能力帮助。这样的情况,一律选择不帮。记住,一律。
如果你练过柔道、泰拳、跆拳道、南拳北腿、太极形意、少林武当绝技,或者九阴白骨爪、一阳指、蛤蟆功……那就另当别论,是他们找死。
如果你是老人、女孩、小孩,有人主动向你求助,不仅不要帮,而且要高度警惕,很可能是陷阱,现在欺诈套路很多很深,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太多了。
看到这样一句话,还是有道理的:不主动的人是好人的概率大于坏人。我就是这样的人。
其次评估环境,是否存在潜在风险。
所处环境,陌生还是熟悉?如果陌生,尽量不要帮忙,甚至不要接受别人的帮忙,比如章莹颖身处异国他乡。因为你要是有危险,可能没人帮你。别人帮你,也可能居心叵测。
是白天,还是晚上?如果是晚上,风险立刻增大,一定要加倍小心。夜晚,是罪恶伸出魔爪的最佳时间。因为罪恶见不得阳光。
周围偏僻,还是不会?如果偏僻,风险再次增加,加倍小心。有危险时,呼救可能无用。
再次评估对方,是否可靠,值得信任。
对方性别、年龄、身份、是否紧急情况、是否有可疑之处等均要有所考虑。
对方的帮助要求是否过分,是否有纠缠。比如要进入封闭或者冷僻空间的,如家里、车里,树林里……未知的陌生的封闭空间都有一定的风险、
有一些人还会纠缠,上次看到一篇文章,讲述自己帮助老人,给钱不要,带去饭店吃饭不要,被要求去一个小饭店吃饭。这就是纠缠,极可能是陷阱。受助者提出很多要求的,往往不值得帮助,这样的人往往有恶意,不体贴人。即使不作恶,也是只索取,不会感恩的人。
遇到这样的情况,直接中止帮助。
帮助他人时,保持戒心,发现不妙,冷静思考,果断脱身。
贝叶斯定律,告诉我们,我们的观点要随事实变化而调整。即使开始帮助了,也完全可以根据情况决定中止。比如杭州保姆案,首先房东未对保姆做风险评估。后来发现保姆有问题,又未果断处理。比如发现对方的可疑之处,不愿意往坏处想。
因为人有避免不一致性的倾向,也就是为了节省运算空间,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。也就很容易产生“第一结论偏见”的错误。
这种倾向会带来很多好的作用,比如会忠于职守,扮演好医生、教师、士兵等各种社会角色。但也很容易被人操纵。
比如被人称赞是好人善良的人,你可能就更乐于帮助他人,因为你要避免不一致。还有如果被灌输太多所谓正能量的东西,丑陋罪恶的内容会被合理化以避免不一致。这种倾向,相当强大。
所以,在西方发达国家,是禁止在人心智未成熟的时候,灌输政治观念。长期灌输某一政治观念后,很可能就再也不愿意改变,即使它是错误的。
记住,人有损失厌恶,而且非常强烈。如果他觉得会失去,会丧失理智去挽回损失。比如赌徒就经常这样以致倾家荡产。而那位保姆正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疯狂赌徒。
一家四口,美好的人生就被她一个疯狂的念头中止。给活着的亲人留下无尽的痛苦。
评估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风险,你就会发现,17岁少女助人的风险相当大大,没有一项是无风险的。这个忙是不能帮的。
做这样的评估,看起来复杂,只要刻意练习几次,就能养成习惯。保证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。遇到什么事,多问:这是真的吗?这是真的吗?这是真的吗?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。
善良,一定要加上理性。
行善,一定要善于识人。
无底线无理性的善良会害了自己。世界日益复杂,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
建议大家多学习心理学、决策学、概率学、思维学的相关知识。比如《影响力》会告诉你,你是如何被影响的;《概率统治世界》能提高你的对概率的理解感知;《决策与判断》能让你明白一些基本的决策理论知识。
这些书,我都有看,而且我会融入我的学科,告诉学生。
当然,从法制层面,我个人认为,对这样的恶性案件中的罪犯应该从重处理,能杀就杀!
一切皆有可能,不仅指好事,更有罪恶不幸。
善良,不该受到伤害。愿善良的人都被世界温柔以待。
业务入口 请填写信息!我们将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!
姓名:
联系电话:
来访目的:
单位名称:
邮箱:
简要说明:
提交成功,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
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专员: 15738385509